出水達標 污泥濃度漲得很慢怎么辦?
時間:2020-09-23 13:04來源:環保工程師評論(0)分享
活性污泥濃度提升困難原因很多,通過控制活性污泥運行的各工藝指標,我們能夠發現活性污泥提升濃度困難與這些指標的關系密切,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污泥沒有達到各項控制指標的情況下,提升困難
即主要是針對活性污泥控制指標中的SV30,食微比、MLSS。以傳統活性污泥法來看,通常控制SV30在15%~30%,MLSS值在1500-3000mg/L,F/M值在0.08以上。如果沒有能夠達到指標的控制參考值,可認為其是有調整提升能力的,也有必要提升濃度。
二、在符合各項控制值的條件下,提升困難
對于污泥符合工藝參考值要求的,如若污泥濃度提升困難,需重點分析是否有必要進行提升。
1、曝氣過度,溶解氧值控制過高
曝氣過度對活性污泥濃度提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活性污泥提升過程中產生的游離細菌容易被過量的曝氣所氧化,這使得活性污泥濃度無法進一步提升。為此,保持合理的曝氣量,就需要操作人員經常進行確認了,而且確認的曝氣效果是整個生化池范圍內的溶解氧值。
2、營養劑投加不足
營養劑的投加在活性污泥培菌和正常運行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營養劑作為細胞的必要組成元素,是絕不能缺少的,否則連基本的菌膠團形成都會受到抑制。為了能夠有效保證營養劑的合理量投加,通過對出水水質的營養劑殘余檢測來判斷營養劑投加是否充足比較有效,當然,通過理論計算的營養劑投加量也可以參考。只是需要意識到在提升活性污泥濃度的時候,也需要將營養劑投加量一起跟上,否則出現營養劑投加不足的現象時就會對活性污泥的正常功能代謝產生影響。
3、進水底物濃度太低
活性污泥的生長繁殖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污水、廢水中的有機物,而污水、廢水中的有機含量決定了能夠支持多大群落的活性污泥總量。通過這個基本原理,我們知道,活性污泥的濃度不能一味向上提升,而是受底物濃度總含量的限制。所以,在需要提高活性污泥濃度的時候,D一個需要弄清楚的是為什么要提高活性污泥濃度,沒有目的性的提升活性污泥濃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將活性污泥濃度維持在動態平衡的時候,此時的活性污泥濃度與進水底物的濃度是相適應的,如果毫無目的的提高活性污泥的濃度,就會出現底物濃度跟不上、活性污泥濃度無法提升的現象。
同時,長時間為提升活性污泥濃度而不排泥的話,我們會發現活性污泥會進入老化階段,以至于會進一步降低活性污泥的濃度。為此,需要提高活性污泥濃度的話,在底物濃度不變的情況下,活性污泥濃度能夠維持的一個高點就是它的Z高限值,如果要超越這個Z高限值就需要新增底物濃度來達到活性污泥濃度的進一步提升。
通常,越是發現底物濃度低就越想提高活性污泥濃度,這樣的進水有機物濃度,很難培養出較好的活性污泥菌膠團形態。這時,操作人員多半覺得排泥太多,所以,培菌或正常運行時的活性污泥濃度控制過低。
孰不知,這樣的進水有機物濃度對活性污泥的規模量繁殖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伴有進水流量不足時。解決這樣的問題只有增加底物濃度。否則,培菌或運行的結果就是活性污泥無法規模培養,所形成的活性污泥細小松散、活性差、原后生動物稀少。
4、進水中含有過量的有毒或抑制類物質
難降解有機物或毒性物質的流入對活性污泥的正常繁殖有很大影響。應對這樣的情況需要降低此類有毒物質的流入,對蓄積在活性污泥內有毒或惰性物質需要通過排泥及時排除,而不是降低排泥來提高活性污泥的濃度。
另外,增加停留時間是應對惰性物質和難降解有機物的重要方法,很多難降解物質如苯類化合物、印染廢水的染料等需要提高廢水在生化系統的停留時間才能比較徹底的對其進行處理。
編輯:王媛媛